Android 科技文章 科技新潮 開箱評測 小米 小米8 Lite 小米數字系列 小編隨便說 小編分享 手機評測 手機品牌

小米8 Lite 電池+拍攝評測,完全取代小米A2!?

小編早前就寫了小米8 Lite 的開箱文,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繼續介紹手機的電池和拍攝效果。

小編早前就寫了小米8 Lite 的開箱文,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繼續介紹手機的電池和拍攝效果。

電池

小米8 Lite 配備了 3350mAh 的電池,稍為比小米8 少了 50mAh,今次小編使用 Geekbench 4 Battery Test 作手機續航力實測 (根據 GeekBench 的定義和操作,Battery Life 是解作一般使用時間,但實際使用時間還是會視乎個人的用途而受到影響,故此這能視為一個參考指標)

手機會以出廠狀況並以飛行模式進行測試,把所有後台 App 清理。由於手上無符合標準的量度儀,所以屏幕亮度推到最低。

小米8 Lite 的分數為 4467 分

廣告

在工作負荷中手機都能在大部分時間保持 100%,手機續航為7小時34分鐘。

廣告

雖然小米8 Lite 只有 3350mAh 的電量,但是續航只比有 3540mAh 的 SONY Xperia XZ2 Premium 少 7 分鐘。

廣告

相機

小米8 Lite雖然只賣 $2299,但是手機的後置鏡頭也使用了跟小米8 主攝一樣的 SONY IMX363 感光元件,配備 Dual PD 功能。而副攝則採用了三星 S5K5E8 的 500 萬景深鏡頭。

相機的介面跟其他小米手機沒有分別,繼續有 AI 模式,支援 27 個場景。

廣告

以下就看小編拍的相片吧。

MI 8 Lite f/1.9 1/296秒 ISO250
MI 8 Lite f/1.9 1/2415秒 ISO250
廣告
MI 8 Lite f/1.9 1/5887秒 ISO125
MI 8 Lite f/1.9 1/2004秒 ISO250
廣告
MI 8 Lite f/1.9 1/1449 ISO250
廣告

鏡頭配備了Dual PD雙核對焦,加強在夜光的拍表現。以下就看看手機在夜景的表現吧。

MI 8 Lite f/1.9 1/17秒 ISO400
MI 8 Lite f/1.9 1/100秒 ISO320
廣告

之後我們又來既定的夜景場景測驗試了。跟華為 Nova 3 比較一下。
(*由於相片攝於不同日子,所以雲層和角度等或有不同)

MI 8 Lite f/1.9 1/13秒 ISO2000
Huawei Nova 3 f/1.8 1/17秒 ISO1600
廣告

大致看來小米8 Lite 在球場的位置有點過曝,沒有 Nova 3 的平均。

左:華為Nova 3  右:小米8 Lite

 但是放大後小米8 Lite 的油畫化情況就沒有華為 Nova 3 嚴重了。

廣告

而小米8 Lite 雖沒有小米8 的鏡頭組合,但也可以在相簿中編輯相片的背景虛化、動態光斑。由於小米8 使用廣角+長焦鏡頭,所以開啟人像模式後影像會被放大。而相反由於小米8 Lite 使用了額外的景深鏡頭,所以就不用怕要站在很遠才能拍攝到整個人。

MI 8 Lite f/1.9 1/683秒 ISO100

之後在相簿中照片右上角會有一個鏡頭的圖標,點擊後就可以調整虛化程度和動態虛化,而很可惜動態虛化繼續只能以相片 JPG 檔和影片 MP4 檔儲存,就未能以 GIF 儲存了。

廣告

小米8 Lite 前置使用了跟 Nova 3 一樣的 SONY IMX576,增加了 AI 裸妝美顏,可調校瘦臉、大眼、芭比鼻、染眉、美瞳線翹下巴的選項。

前置相機更首度加入了前/後置錄影美顔,在拍攝影片也可以開啟美顏。

廣告

總結來說小米8 Lite 的拍攝能力都不比其他中階機差,而使用了 IMX363 主攝相機也對拍攝的成像有保證。前置鏡頭也首次加入錄影美顏,相信也吸引了不少經常使用美顏的用家。

廣告

人臉解鎖

小米8 Lite 沒有紅外線元件,但是也有基本的人臉解鎖功能。但是小編發現,當我比手機拿給我年紀相若的弟弟時,手機竟然成功解鎖。相比起小米8 的紅外線人臉識別功能,小米8 Lite 的人臉解鎖安全性就較低了,建議各位如非實際需要,但是轉回指紋識別較為安全。

廣告

總結

小編認為小米8 Lite 是小米A2 的 MIUI 版和升級版。主鏡頭比小米A2 更好,使用了小米8 的主攝。而支援 SD 卡也是它的賣點,而漸變色也為手機的外觀增加了不少分數。以 $2299 的價錢,如果不是追求原生 Android One 系統的話,各位也可以考慮這部小米8 Lite。

0 comments on “小米8 Lite 電池+拍攝評測,完全取代小米A2!?

發表留言

Discover more from Daniel 的科技日誌

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.

Continue reading